自我如此广大,爱情无法填满。

[随笔]非典型迷妹的呓语

一个著名说法,“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从这个定义出发,斯科特·派克继续阐述:

1. 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2.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4. 爱需要付出努力。

5. 爱是一种意愿。

这样看来我对钱、同人文和男明星的狂热是爱了。实锤。

继续复习。

1. 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地崩溃。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

2. 坠入情网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幻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情是永恒的”。

3. 不是所有的“精神贯注”都是爱,那些与心智成熟无关,不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滋养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有点方,好像剧本不是这样写的。

“本章对爱的定义,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

男明星不是人吗?!

“他们‘爱’的只是‘宠物’。”

以下抛开这本著名畅销书开始胡说。

本人,饭圈绝缘体;没有微博;时间最接近的喜欢的公众人物叫马龙,(不可免俗的2016,大家都懂);做过最像追星行为的事情是买了一大堆杂志看他的采访和去本队买周边钥匙扣;二次角色cp随意组合;坚持了很多年的事情叫阅读电影和同人文;永远跟不上潮流的脚步。

今年突然打了鸡血变身镇魂女孩。

因为高考结束了。

大家都懂的。

演员和体育明星或者纸片人不一样。演员的热度就是成绩,而运动员的成绩只能靠他自己。纸片人只有那么一个人设,热度再高也最多出个第二季,周边多一点,不会有那天接了个不好的剧本这种担心。

所以萌新我本人面对着无穷无尽接连不断的打榜应援一时发愁。

完了,那本书里还有一句话: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爱”与“非爱”的区别,正如善与恶的区别一样,有着客观的标准。爱是行动,不是空想。

莫名心虚。

我不就是那个成天空想傻笑,每天哈哈哈他们真是快乐源泉,的那种“非爱”吗?!

回头一想,所谓追星,我自己所谓喜欢钱、同人文、男明星,其实不是彻底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种喜欢,是所谓“精神贯注”,是一种自我感情的投射。这本身一系列行动,与四个野男人或者养蛙儿子的起始冲动非常相似。

但是不对,那种感觉缺少了一点东西,一点细微的……

回到开头,“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

就是这里。

说我自己。

2016年,大概属于学业低谷期,考完一场试就丧到哭,自尊心破碎,觉得自己没救,不想继续,没结果。随波逐流准备涉猎个什么学业以外的东西,看了一个B站的马龙剪辑,BGM是烂大街的《Dream it possible》。戳中心事,再看他运动生涯起起伏伏,带入感max。

突然很不甘心,告诉自己要撑下来。

深渊在前,少年都曾无路可走。

他的成绩要自己打出来,我哪怕买一捆乒乓世界杂志也不会让他多赢一局,但总觉得有种隐秘的联结,看着他努力、看他和球迷互动、看他骄傲。

他说想过放弃,他没放弃。

他温柔地对待世界,不让粉丝给他过生日,粉丝就送大山里的孩子乒乓球台。

他有担当,危机来临他从没后退。

这是我想要成为的人。

再看我为什么被白居二人吸引。

资源不好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角色,如果有原著基本都研究,不辜负角色。

谦逊有礼,张弛有度,面对娱乐圈盛产的尖锐问题也不急躁。

真心地感谢大家的喜欢,真挚地回应粉丝的热情。

不刻意讨好,也不消极怠工,进退哪怕很困难,也要努力从容。

关心身边的人。

对学习保有热情。

这是我想要成为的人。

如果要区分,朱一龙可能属于“前互联网时代”的,而白宇属于“互联网时代”。

“前互联网时代”,个人形象严密、稳定而统一,自成系统。

“互联网时代”,自由,随性,热衷分享。

很大程度上这是个人性格导致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粉丝的受众的完全不同,但镇魂剧组把这两个人找来,却发现了他们性格上神奇的互补,迸发出更大的闪光点。周一之后,他们在直播中所特有的部分以各种段子的形式被调侃,但实际上是在刚刚所说的区分的范围内。个人认为,是他们所共有的地方成为火起来的第一丝火星子,然后是他们特有的部分使这把火烧的更旺。

演艺圈有刚刚我说的特质的人太多了,只是他们的曝光度非常少。无意攻击,但从路人眼光看,现在曝光率在一线的公众人物中,对于粉丝个人成长有普适性的积极作用的,凤毛麟角。

而正是白居二人的普适性,是镇魂攻陷首页的重要原因。

我高二的时候班里有个活动,每日新闻评论,一位男同学义愤填膺地批判了“明星收入比科学家高”这一现象,批评“戏子对社会贡献与其收入不符”。记得当时我的老师委婉地否定了这种说法,提了一下赫本。

现在我来说这个问题,就是社会贡献这个话题。

演艺明星,是所有职业中曝光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动辄百万粉丝,其行为有时有粉丝买单,因为“粉丝滤镜”,即各人选择事实的诉求不同,明星的公众行为被舆论要求是符合理想的。

如果某明星吸毒,哪怕之后公开道歉,也并不能抹除其对一部分心智尚未成熟的粉丝的恶性影响,毕竟“他虽然犯错了但道歉就可以了”的这种想法,本身拉低了道德底线。娱乐是一种消遣,消遣可以允许自己原地踏步,但使人退步的娱乐远不能称之为善。

很多镇魂女孩最近的画风是这样的:

1.我要把吉他\笛子\钢琴……捡起来。

2.啊啊啊他们怎么那么好!

3.买买买!打榜打榜!

第一条是技能上的;第二条是心智上的;第三条是确确实实的行动。

先说第三条,这是饭圈突出特点,个人感觉目的在于感受到真实与偶像之间的联系(四舍五入就是xxx)和对互动与投资的诉求(让片方知道他们有价值,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优质好剧)。

前两条是普适性的,而如果我们继续套用“爱的定义”,就发现矛盾:不是说我这个属于“非爱”吗?不是说我爱的只是“宠物”,是一种“我花钱他就可以更好”的依赖性?那为什么我个人感觉到了“促进自己的心智成熟”?

因为我的精神贯注有了正面的回应。虽然我的感情依旧不是斯科特·派克所说的“真正的爱”,但在这过程中,我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完善。

昨天刚刚学会一个词叫“三月粉”,意指三月之后热度下去脱粉爬墙的情况,大概不是个褒义词。

什么叫脱粉?对于我本人这种非典型迷妹而言,在白居二人没有新剧播出的情况下,我不再会像这段时间一样那么密切地关注榜单、采访、推广,而回到琐碎的日常中去,可能都不知道他们新发了一条微博或新剧探班(因为没有微博)。

但对于要努力成为他们那样温柔又优秀的人的意愿是不会消失的,可能没有那么强烈,但它就像曾经吃过的食物,会消化后融入血脉。但相信他们自己会走出自己的光辉的演艺生涯,让自己活得值得。

今天B站采访问宇哥会不会挽留粉丝,宇哥说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弹幕狂刷不会走的。但其实我个人想法是,粉丝的所谓去留是个很私人的东西,完全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是只有一堆周边,还是在周边之外多了一些精神上的期许。

而对于他们两人,我的小小祈愿是,韩松落描述的过的那种状态:“既入世地讨生活,又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

刘瑜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演员喜欢挑战不同的身份,但希望他们永远不要被公众人物这一身份绑架,希望他们去“度个假期”,去实现自己的自我完成。

以上均为一个非典型迷妹的呓语,仅代表我自己,请不要对号入座或推己及人,谢谢。

 

参考与推荐阅读:

《人物周刊》2015年11月李宇春专访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斯科特·派克

https://vcccn.lofter.com/post/1f9d7425_eebcda0f

 

 


评论
热度 ( 3 )

© 未完待续、 | Powered by LOFTER